我是在學習靈通,還是在學習靈性?

很多人把覺醒等同於靈通,期待能開天眼、接收訊息或感應能量。其實,靈通只是過程中的禮物,並非修行的終點。真正的靈性,不在於看到什麼,而是能否在生活裡保持覺知:在情緒中看見恐懼,在渴望裡理解不安,在關係中更真誠。靈魂來到人間,是為了體驗完整的人生,學會好好做一個人。

我是在學習靈通,還是在學習靈性?

今天突然有所靈感,想要來聊聊關於覺醒這件事。以下純為我個人想法與經驗分享,不代表全部觀點。
近年來愈來愈多人開始追求靈性成長,也投入各種修行或課程。
有人說:我想開天眼、我要接收到宇宙的訊息、我想要與星際能量連結。
於是我看到許多人熱衷於學習靈通能力,渴望自己成為能看見、能聽見、能通靈的人。
在我初走在靈性之路的時候,我也常常會有這些好奇與期待:
什麼是開天眼?
能接收宇宙的訊息是不是代表自己更覺醒了?
靈性是不是一定要能感應到能量?
於是我很自然地把焦點放在靈通上,以為覺醒就是看見、聽見、或接收到某些特別的訊號。
老實說,這些能力確實存在,也可能在我們的旅程中出現。
但現在我想輕輕提醒,這並不是靈性的全部。
這真的是靈性的核心嗎?
還是我們在追尋靈性的路上,不小心走偏成了能力競賽?

靈通是禮物但不是目的

就我所知的靈通,指的是一種感官能力的打開,例如:天眼、天耳、接訊、預知夢、能量感應等。
這些能力本身沒有對錯哦,但若把它們當成修行的終點,往往會忽略了靈性覺醒的真正本質,而這正是我過往的經驗。
後來我認為的靈性不是我能‘’看見什麼‘’或‘’接收到什麼訊息‘’,而是我能否在生活中活出覺知。
我體悟到靈性不是追求特殊的體驗,而是回到本心,學會願意在日常裡與自己同在。
真正的靈性修行,不是要讓我變成與人類不同的存在,而是幫助我回到更完整的人。

覺醒的本質

以前的我誤解了覺醒,以為那是一個瞬間的神蹟:第三眼開了、突然看見前世、或是聽到天使與宇宙的指引。
但事實上,覺醒更像是一種持續落地的練習,它讓我在生活裡逐漸看清自己。
當我生氣時,我能不能覺察到背後的恐懼?
當我渴望愛時,我能不能看見自己其實害怕被拒絕?
當我想要控制他人時(以前的我很腸這樣),我能不能意識到那份不安源自於缺乏安全感?
這些看似平凡的時刻,就是靈性真正的修煉場啊~

靈魂為何選擇成為人

我常想,如果靈魂只想待在光與愛的高頻世界,祂完全可以不用來地球啊。
然而祂還是選擇投身人間,住在一個受限的肉體軀殼裡。
我猜想也許這背後有著深刻的原因:
靈魂想體驗‘’做人‘’的滋味。
體驗五感的豐富:酸甜苦辣、冷暖悲喜。
體驗七情六慾的糾纏:愛、恨、渴望、失落。
體驗人世間的無常:相遇、分離、成長、死亡。
最後我領悟,靈性修行並不是要我逃離生活,而是要我更深入地生活。

從靈通到靈性的轉換

親愛的朋友,若你已經在探索靈性,以下我的經驗分享,或許能幫助你釐清方向:
1.能力不是目的
能量感應、通靈訊息只是工具,它們可以協助我們,但不等於我們的價值。
「因為我的價值,無法評量」。
2.落地才是關鍵(很重要!)
時常問自己:我今天的覺知能否幫助我在關係裡更真誠?
在工作裡更自在?
在生活裡更平和?
在內在感受到更穩定?
 

修行不是脫離而是參與

不要因為學習靈性就否定自己的情緒與欲望。
靈性不是否認人性,而是帶著覺察去擁抱人性。
真正的修行,不是讓我們漂浮在雲端,而是讓我們腳踏實地。
靈性最高的成就,不是成仙或升天,而是活得更完整、更清醒、更有愛。
 

靈性的禮物就是好好成為人

靈通可能讓我看見更多,但靈性會讓我活得更好。
覺醒帶給我的真正禮物,是在每天的生活裡都能帶著覺察與選擇,允許自己去體驗人間百味,並在每一次的喜怒哀樂裡,看見靈魂的成長。
我認為靈魂之所以來到地球的初始目標,就是為了先學會如何「當一個人」,最後再成為光。
以上我的體悟,與你們分享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返回頂端